我是豬啊(((((((知道我發「毒誓」的格友都笑屎了!說他們不會發這種毒誓而不去試美食;說實在當
這隻雙魚哈士笨忙季告一段落,他根本是魔鬼轉世來誘拐我,來動搖我的意志;我一定要堅持下去.....
好!我就青青菜菜介紹la~~~~
這是經過美術館大廳後的走道右側小空間,大家都直走,只有我好奇的探頭......咦!真是休息的私房空間,
有設計感的座椅,和菱形採光玻璃,空氣和陽光充足,冷氣像微風般吹來,真舒服!
我很喜歡它的儲物櫃,不知是員工使用,亦是一般民眾使用?
大小不一,錯落有緻;上面有號碼,有鎖的區塊是不銹鋼的材質.
我沒多做停留,因倆人預約了台北故事館的參觀,要先去吃點東西才回頭,沒想到右側的風味館沒準備
齊全;時間上也不允許看舞蝶館,只好往前走向台灣美食小吃區,剛好必經過寰宇庭園區,發現少數已
準備好8成,其它都沒布置,唯有香港區全部完成了.
才有這美麗景緻可拍攝.
看這太陽,你們應該知道沒東西吃,沒地方坐下休息的不舒服感吧!可是咬著牙還是要走
要去台灣小吃區必經過花之隧道,這是在它之前的美麗小花海.
這花之隧道並未百分之百完成,所以會曬到不少太陽.
這名字在底下有拍到介紹.
這採太陽能.
《箭羽竹芋》有點遶舌啊~
這個隧道的設計我也很喜歡
咬著牙走到小吃區,倆人就張牙舞爪買了香腸充饑,沒看到已累又餓地亂拍一通了;
這是小吃區,是我最不讚賞的地方.......一團亂,又窄小又有點隨便.常看到一擔賣一兩樣食品就一擔位;
不過我想後來正式開幕的人潮只賣這幾樣夠他們忙翻了.
台灣好吃的美食太多了!不過頂著36度高溫,真的再好吃也不會點羊肉麵來吃吧!
我們簡單吃個炒米粉和......忘了,就趕回到台北故事館排隊.
我很喜歡這建築,以前有段時間有外包賣咖啡的樣子,一直放在心上想來看看;一轉眼時間跑得飛快,
現在只能參觀,不能拍照了.不過設備和上海國父故居差不多,但國父樸實了些.
這是美術館方便殘障人士使用的!
連這通風口也是鑄鐵雕花的.
這一區的工作人員是由學生組成的,是我進來花博參觀感到最有國際專業水準的一群.
實際上,台北故事館應只是早期台灣士紳的招待所,並不大,但在當時算是最好的設備了,有沖水馬桶喔.
花園面積和故事館的面積差不多大.
二樓正面
來WIKI一下:
台北故事館,舊名「圓山別莊」是一棟融合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洋樓。位於台北
市圓山東側緩坡的基隆河南岸,北眺台北劍潭,旁臨台北市立美術館。為二層樓建築格式,一樓為磚
造,二樓則為原木結構。因尖塔、銅瓦和塔樓均有新鮮的色彩描繪,極像童話故事中的建築,因此冠有
「童話奶油屋」的別稱,為市定古蹟[1]。
想要再仔細點可點進WIKI看看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F%B0%E5%8C%97%E6%95%85%E4%BA%8B%E9%A4%A8
真的很童話般.
特色
圓山別莊為擁有塔樓,屋頂陡斜,兩端對稱的都鐸王朝式建築。斜屋頂採用菱形銅板瓦片層層搭扣,塔
樓採用平鋪工法以銅板包覆,精緻完整的收邊技術堪稱台灣金屬屋頂的代表作,屋頂銅板氧化的鋪色過
程為亮澄色>古銅色>深褐色>黑色>綠青,目前別莊屋頂顏色已經進入深褐色的階段。而屋頂銅板的顏
色變化,也正代表著別莊的歷史一直不斷的在歲月裡累積。
外觀上,別莊出現許多刻意作成樹枝狀的露木結構外,構架亦以磚塊或石灰或石泥填平。外觀上,因為
深色木材與黃色牆面而呈現強烈色彩對比。除此,牆身更有台灣少見的新藝術圖案。此種類似童話故事
般的大型建築,為台灣所罕見。
就屋內而言,除了入口愛奧尼克式門柱頗為玲瓏可愛外,樓梯間的窗戶型式皆各有異。除此之外,使用
磨石子、彩色瓷磚、鐵製爐口做成的壁爐也頗為典雅。
實際上原來的花園是現在的n倍大.
這在旁邊的餐廳,感覺粉不錯,以後有機會來試試看
從台北故事館拍向真相館.
好!要搭園內公車回到圓山出去;這很貼心怕民眾刮傷,先用保特瓶蓋住.
花博電動車資訊和路徑.站名
回到圓山美食區拍到一點有創意的塗鴉設計的擔位.
這是上張照片的店家招牌.
倆人坐下喝了點飲料,就結束這難能可貴的花博之旅,到要離開哈士笨才告訴我他約了客戶,他常常隱瞞
不想事先告訴我他有正事要辦,怕我緊張而更不舒服,謝謝他的貼心!
這是多年來頭次參觀了近7小時而沒休息太多的出遊,也為去年的上海之旅先吃了顆定心丸.
謝謝你的收看